佐渡概要
佐渡大致有三种文化的特点。流放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传来的贵族文化,由于矿山发展而到来的奉行人(相当于市政府领导)和官吏从江户带来的武士文化,还有北前船等商人和水手带来的市民文化,这些文化融合发展培育成的文化可以说是日本的缩影。
传统文化
能乐

如同和歌诗人大町桂月用“夜莺和十户之村的能舞台”的诗句描绘过去农家一边耕作一边哼着谣(能的台本)的日常一样,能乐被融入到了生活中的地区,在日本全国也很罕见。最繁盛的时代据说有200多个能舞台,现在还留有30多个能舞台,占据日本能舞台的三分之一。佐渡是成就能乐的大师・世阿弥被流放的地方,佐渡从古时起就与能乐很有渊源,但真正在佐渡把能乐发扬的如此广大的是江户时代能乐师出身的佐渡代官(第一代佐渡奉行)大久保长安从奈良带来的两位能乐师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佐渡的能乐,原来是被视为武士的教养,作为神事能(神社祭祀仪式中供奉能乐)传播到岛内的,逐渐演变成了村民的舞・谣・看的娱乐活动,这也是最大的特征。作为还残存的影响,现存的许多能舞台是建造在村落的共同财产的神社境内。传承至今的佐渡的能乐表演基本上集中在六月至八月,特别是6月为薪能月(野外篝火能表演)每个星期都能在某个地方观赏到能乐。您也可以在实际演出能乐的能舞台“体验能・仕舞”。
佐渡Okesa(民谣)
鬼太鼓(Ondeko)

一边祈祷每年的五谷丰登和渔业丰收、以及家内安全,一边为村落的每家每户祈求消灾免难,在岛内的很多祭祀典礼上表演的只有佐渡才有的传统表演艺术。据说岛内有大约120个地区的鬼太鼓。大致分为“撒豆流”“一足流”“前浜流”“花笠流”“潟上流”的5个流派,但村落不同,鬼太鼓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每年5月在两津地区举办的“佐渡国鬼太鼓.COM”,能够观赏到从各个地区聚集来的各种各样的鬼太鼓。
- 撒豆流
- 穿着素袍(日式礼服)带着黑漆帽子(日本古时一种礼帽)的老先生拿着斗升,按照太鼓的节拍挥动着长袖跳舞。
- 一足流
- 江户时代,在相川被称为鬼太鼓的原型,按照太鼓的节拍单脚跳似地跳舞。
- 前浜流
- 两只鬼,按照笛声和太鼓的节拍跳舞。也有加入被称为ROSO的“鬼太鼓向导”的村落,在发贺礼的人家解说。
- 花笠流
- 作为花笠舞的演出节目之一进行表演,一只鬼安详沉静地跳舞。当地称之为“鬼舞”“鬼之舞”。
- 潟上流
- 一个张嘴一个闭嘴的一对鬼交替地跳舞。此外有的村落会有狮子参与,是在岛内被跳得最多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