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
- 歷史
-
史跡・遺跡
北澤浮遊選礦場
相川的北澤地區密集了很多如發電廠以及濃縮機等等,為礦山現代化做出貢獻的設施群(日本國家史跡)。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在銅的製造過程中使用浮游選礦技術,並應用到金銀提取中,使浮游選礦法在金銀提取中實用化。根據戰時的增產計畫,大規模地投資了設備,1個月能處理50,000噸以上的礦石,堪稱“東方第一”。
相川地區 -
史跡・遺跡
史跡 佐渡金山
傳授佐渡金銀山400年歷史的歷史遺跡。在江户時代金山畫卷(宗太夫坑)的路線中,透過人偶忠實地重現了採礦作業的場景。在明治官營礦山(道遊坑)路線中,保留了明治之後的近代化產業遺產群。還可與導遊一起巡遊“東洋第一的選礦場”“日本最初的西洋式豎坑”等設施的路線,規模壯觀令人震撼。
相川地區 -
傳説
矢島・經島
浮在平穩海灣上的二個小島。矢島盛產良質矢竹,在『平家物語』中源頼政消滅鵺所使用的箭,據說是矢島産的。經島是日蓮得意門生日朗在攜帶日蓮的釋放證來島時遇到風暴漂流到的地方。由於當時念誦了一個晚上的經,從而被命名為經島。由紅色太鼓橋連接二個小島,景色秀美。能在這美麗景色中體驗乘坐盆舟。
南佐渡地區 -
其他
宿根木
宿根木從中世紀起就有港口,歷經了佐渡金山繁榮期的17世紀,從江戶後期到明治初期,北前船行業(商船)在此發展。面向小海灣,利用船板修建成板壁的民家,在街道上聚集了100多家,被認定為國家的“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護地區”。有三棟民家公開(收費),向世人傳述村落整體從事船的工作的歷史。
南佐渡地區 -
史跡・遺跡
賽之河原
連接奇岩「大野龜」和「二只龜」的沿海步道。從「願」村落徒步10分鐘左右,就會來到賽之河原。海蝕洞穴中,肅靜地排放著以「地蔵菩薩」為中心無數的石地藏。據說賽之河原是黃泉之路的邊界,過世的幼小孩童靈魂聚集的地方,因此,從古時候就被大家深深的信奉。
兩津地區 -
史跡・遺跡
道遊之割戸
佐渡金銀山開採初期的開採地,為江戶時代的露天開採遺跡。在挖掘巨大金脈的過程中,山被挖得像是撕裂開似的V字形狀。山頂裂開部的寬度達約3公尺,深度也高達約74公尺。被稱為道遊脈的脈寬約10公尺,是優良礦脈。明治之後,還在割戸的下部進行過大規模的開發。
相川地區 -
傳説
弁慶的夾(HASAMI)岩
國道45号沿線,位於下相川海濱的奇觀。在巨大岩石之間,正好夹着一快楔形岩石。據說從前佐渡弁慶修行者一行,在從相川去金北山修行的途中,鬼怪埋伏在途中,提出要與弁慶比力氣。傳說當時佐渡弁慶投綁的岩石一直飛到了下相川的海濱。與有名奉行人(官職)“鎮目市左衛門之墓”相鄰。
相川地區 -
史跡・遺跡
佐渡奉行所蹟
由於發現金脈,佐渡因而成為天領(幕府的直轄地),並於1603年在相川設置了“佐渡奉行所”。裏面也設有奉行(官員)居住地的寬敞設施裏,於2000年復原部分“禦役所”。不僅加上“役所”“白州”等司法・行政的場所,還兼併了精煉金銀的“寄勝場(Yoseseliba)”功能,忠實地還原了佐渡特有的奉行所的原貌。
相川地區 -
神社・佛寺 能舞台
妙宣寺
因奉仕被流放到佐渡的日蓮聖人,而成為熱心的法華經信徒的遠藤為盛(阿佛房日得上人)。據說在1278年與妻子千日尼一起,將自家改為寺廟供人參拜為開端。過去曾是佐渡守護代竹田本間先生所居住的城堡,至今仍殘留著一些城堡遺跡的氣氛。院內有縣內唯一的一座五重塔,以及因“正中之變”而流放到佐渡的日野資朝的墓地。
國中地區 -
史跡・遺跡
舊相川拘置支所
從相川的京町通街道往山側走去,您會看到大約3公尺高,爬滿常春藤的混凝土牆。這是在1954年設立的新澙監獄相川拘留支局,在1972年遷移到佐合田地區前,一直使用。現存木製拘留所在日本全國也很罕見,已成為日本國家的登記有形文化財。內部免費開放,您可以自由參觀。
相川地區 -
神社・佛寺 能舞台
大膳神社
鎮座在被比喻為大和飛鳥路的田園風光中的大膳神社。由庄主・本間山城守合祀了日野資朝、大膳坊,正殿祭奉為御食津大神。資朝之子・阿新丸來到了佐渡,為被處死的父親報仇時,大膳坊因幫助阿新丸逃跑,而被處死。據說為平息御坊的冤魂,被勸進。在1846年重建的茅草廡殿頂式建築的能舞台(県的有形民俗文化財),是盛行定能的「國仲四所的御能場」之一。據說是佐渡現存的最古老的能舞台。現在也在4月18日的祭禮中奉獻能,6月上演能劇和鷺流狂言。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度津神社
供奉五十猛神,被島內居民信奉為交通守護神。927年延喜神名冊上所記載的佐渡9個式內社(官社)之中的一個,被稱為一宮,是地位較高的神社。據說因1470年的洪水造成神社的土地、古文獻流失,而遷移到現在的位置,但具體原由以及起因等並不清楚。新年參拜等也很有名,會有很多人從島內各個地方來參拜。
南佐渡地區 -
神社・佛寺
清水寺
遵行桓武天皇的詔勅,由京都前來佐渡布教的賢應法師808年創立。有模仿京都的清水寺所建的「救世殿」,正尊也和京都清水寺一樣同為千觀世音菩薩。並把延命善哉壽老尊天尊為福壽之供奉,還有馬堀法眼喜孝大畫家捐贈的「善哉壽老人」畫作。是「佐渡七福神巡禮路線」之一。
國中地區 -
其他
Gashima電影院
它面對著歷史悠久的連接佐渡・相山金銀山和奉行所的京橋通。基本按原樣翻新了在昭和10年代(1930年代)建造而成的佐渡金山礦山長的住宅。每個月都會換電影片,每天上映電影。並且還設置了與放映影片相配的“月度書架”角落。同時還展出實際用過的老式碳素放映機。並且也是周遊前・礦山都市的歷史漫步途中的喝茶休息処,請一定前來!
相川地區 -
史跡・遺跡
真野御陵
正式名稱為“順德上皇禦火葬塚”。順德上皇由於“承久之亂”被流放到佐渡,在島上度過了22年,於1242年46歲駕崩。隔天即被火葬,並在火葬遺址上種植了松樹和櫻花樹,也就是現在的這個火葬塚。隔年遺骨重回到了京都,被安置在父皇・後鳥羽上皇的墓地裏。火葬塚與禦陵同規格,由宮內廳管理。附近還有祭祀順德上皇的真野宮。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能舞台
牛尾神社
深受大家喜愛,被愛稱為「潟上的天王」。從「出雲大社」迎請來的大國主命,建於792年。在重建的前殿裝飾有鯉魚暢游姿態,及順德上皇的故事繪畫等精緻的雕刻群,當時木匠及各能供巧匠們的精湛技藝可想而知。前殿有樹齢約1千年的御神木,以送子,安產之杉而被大家所信奉。1901年被重建的瓦屋頂正面歇山頂・背面廡殿頂式建築的能舞台(縣的有形民俗文化財)可算是盛行定能的「國仲四所的御能場」之一。演能的歷史也很古老,室町期的能面具「翁面」と「三番叟面」(縣的有形文化財)被當作神社的寶物收藏保管,每年6月會上演定期祭祀宵宮薪能。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長谷寺
807年弘法大師開基,模仿大和的“長穀寺”修建的古寺廟。也是世阿彌登陸佐渡後曾拜訪過,在《金島書》上有記載的因緣之地,另外也是以牡丹花而聞名的“花的寺廟”。除弘法大師的作品3尊十一面觀音立像(日本國的重要文化財)之外,還有平安時代的金剛力士像、五智堂等,擁有眾多傳述歷史的文化遺產。此外還有縣的天然紀念物三棵杉和日本金松。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蓮華峰寺
佐渡位在皇城的鬼門東北角上,因此據說是在大同年間(806年左右)由空海(弘法大師)主持開山的古寺。被認定為嵯峨天皇的勅願寺,與金剛寺、室生寺,一起並稱為真言的三大聖地。除了日本國重要文化財的“弘法堂”“金堂”"骨堂"之外,院內還有16個堂宇伽藍也被登記為國的有形文化財(登記文物)。七月綻放美麗的紫陽花,令人流連往返。
南佐渡地區 -
其他
佐渡日蓮聖人大銅像
“日蓮宗開宗750年慶讚事業”,由日本全國3,000多名和尚・信徒齊心合力地修建而成的銅像。背對兩津灣,面向釋迦誕生的印度方向,外形大約有13公尺高,如果包含基座則有26公尺高的銅像。威嚴地聳立在與日蓮聖人有渊源的地方・佐渡。
兩津地區 -
神社・佛寺
根本寺
據傳院內的「三昧堂」是日蓮經人與其他教派的僧侶進行問答論戰,並撰寫了「開目抄」的地方,而且和位於佐和田地區的日蓮經人撰寫「觀心本尊抄」的妙照寺同為日蓮宗的聖地。江戸時代在金山以採礦為業的人們出錢出力所建立,捐贈的「祖師堂」及「本堂」(正殿)等,約1萬7千坪,院內林立著29棟堂宇。
國中地區 -
傳説
乙和池
在於大佐渡sky line的大平高原附近,沿著道路指示牌進入林道大約600公尺、被包裹在山毛櫸和橡木林中的「乙和池」神祕的容貌呈現在眼前。作為深山的天然池與周圍的自然林共生的珍貴的乙和池,是縣的天然紀念物。池裏有日本最大的高層濕原性浮島,生長著美國萬年苔苔蘚,檜葉金發蘚等20多種植物。浮島的中央有心型開口,據說具有飄浮作用,也飄逸著浪漫的氣息。據說這個名稱是因為被池子的主人「大蛇」看中而進到池裡的美麗姑娘「音羽」的傳說而來的。
國中地區 -
能舞台
本間家能舞台
保持佐渡能的中心的地位,當代是第18代的佐渡寶生流家元(宗家傳人)的本間家,對能的普及和大眾化產生很大的影響。1885年重建的瓦屋頂廡殿頂式建築的能舞台(縣的有形民俗文化財),在地板下埋設具有音響効果的罐子,是佐渡現存能舞台中建造方式最正規,並且是唯一一個屬於私人所有的能舞台。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會舉辦定例能的表演。
兩津地區 -
神社・佛寺 能舞台
椎崎諏訪神社
修建在能俯瞰加茂湖的高地上的椎崎諏訪神社,是信州「諏訪大社」的分神,始建於1376年。據說是當地庄頭・久知本間家的守護神。在1902年建造的瓦葺山頂式建築的能舞台(縣的有形民俗文化財),在島內能樂演出次數最多的5月~10月(8月除外)上旬的星期六會上演夢幻的薪能。此外,您還可以在這個能舞台上體驗能・仕舞。
兩津地區 -
神社・佛寺
真野宮
管理禦火葬塚的真輪寺在經歷了明治時期的廢佛毀釋之後,在1874年被縣社承認為神社,並改稱為“真野宮”。除了順德上皇之外,還祭祀了菅原道真、日野資朝。現在的神殿是在1920年建造的,在1942年700年祭典時新設立了牌坊、神橋、神門、神社的事務辦公處,並把參拜道路擴寬,擴大了神域。據傳順德上皇的遺物,匕首、硯臺、扇子、掛用花瓶等,都被神社當作社寶保管著。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佐渡國分寺
在764年建成的“佐渡國分寺”,經過雷擊和大火等多次燒毀,現在的國分寺是位於其東側。具體創建年代不明,據說是在江戶時代初期。院內除了正殿,還有“仁王門”“琉璃堂”“鐘樓”等。收藏庫裏安置著逃過火災的主佛木制藥師如來(日本國的重要文化財)。
國中地區 -
其他
幸福地蔵
包含底座高度為17.5公尺,從遠處也能看到的巨大的地藏。1982年發願建立地藏尊像,隔年完工。白色充滿氣度的風采,與十上的深綠色山腳互相映襯。一進入大門就是地藏堂等,安置著各式各樣的地藏。附近有岩屋山石窟。
南佐渡地區 -
史跡・遺跡
岩屋山石窟・摩崖佛
位於宿根木村落的背後,岩屋山半山腰,被認為很靈驗洞穴。岩石表面上淺浮雕刻著許多佛像。境內排放著模仿四國八十八處靈場所做的88座石佛像,被當地人暱稱為“岩屋先生”。信徒在洞窟裏閉關,坐著詠唱朝山歌,念著“座著的朝聖”的佛經。
南佐渡地區 -
史跡・遺跡
日蓮聖人波題目碑
建在被鐮倉幕府赦免的日蓮聖人出航的“真浦之津”。根據當地的傳說,聖人在航向大海的船上,向旭日合掌時,居然從波浪之間浮現出“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七個字。真浦地區是與日蓮聖人有淵源的地方,留有很多傳說,另有“日蓮堂”“日蓮洞窟”等靈跡。
南佐渡地區 -
史跡・遺跡
大間港
明治25(1892)年建成的大間港港口採用傳統敲土建築方法(混泥土建築發展前的建築手法)修建而城。是裝運礦石的裝運港,也是卸下煤炭等礦物資材的卸貨港。至今這裡還殘留石積海堤,桁架橋,裝載機橋墩和起重機支撐基座。
相川地區 -
神社・佛寺
正法寺
1324年建立,是和泉村城主・本間家的菩提寺。由於是世阿弥發配的地方而聞名,還保留世阿彌曾坐過的石頭。鎌倉後期製作的寺廟寶問「神事面癋見」,是縣內最古老的面具。據說世阿彌跳祈雨舞時曾用過。「本堂」「觀音堂」「山門」等被登錄為國家有形文化財。在6月用燭光舉辦「正法寺蠟燭能」。
國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