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
- 歷史
-
神社・佛寺
海潮寺
位於往“矢島經島”的下坡途中的,曹洞宗的古寺廟。正殿前並列著兩棵“禦所櫻花樹”,據傳是順德上皇親手種植的櫻花樹。在同一根枝頭上同時生長著單瓣和八瓣的白色櫻花,是非常稀有的櫻花樹,因而被列為日本國的天然紀念物。開花時期為4月下旬到五月初。
南佐渡地區 -
史跡・遺跡
黒木御所跡
1221年因承久之亂而被流放到佐渡的順德上皇的行宮遺址。以帶樹皮的木材建造的簡陋行宮被稱為黑木禦所。現在的土塚是明治時期由當地的川上健吉先生提倡,修建而成的。占地內除了昭和天皇親手種植的松樹之後,也繁茂地生長著許多松樹,並立有齊藤茂吉以及與謝野寬的俳句碑、和歌碑。
國中地區 -
史跡・遺跡
城山公園
城山公園位於能夠瞭望大海的小丘陵上。登上山坡,眼前就是壯觀景色!該公園設有步道,休息處,觀景台,還有雕刻著與小木有淵源的尾崎紅葉的詩句的詩碑。從2月上旬起到4月上旬,在這個公園裡,大約3000棵山茶花樹會首先盛開,之後,還有500棵櫻花樹,杜鵑花,紫陽花等時令鮮花會相繼盛開。是小木地區的人們休息的好場所。
南佐渡地區 -
神社・佛寺
世尊寺
擁有美麗綠色庭園的古剎。正殿等6個堂宇已被登錄為日本國的有形文化財。以順德上皇護衛來到佐渡的北面武士遠藤盛國,後來偶遇日蓮聖人,並皈依了日蓮。尊日蓮的得意門生・日興作為開山,所開設的道場。這裡除了保存有日蓮上人親自撰寫的曼荼羅,據說還珍藏著當時日蓮在獲得赦免離開佐渡於涉手(真野地區)海濱親筆畫的“大黑天畫像一軸”。馬堀法眼喜孝大畫家也捐贈了“涉手大黑天”。是“佐渡七福神巡禮路線”之一。此外也因杜鵑花的名勝地而知名。
國中地區 -
傳説
乙和池
在於大佐渡sky line的大平高原附近,沿著道路指示牌進入林道大約600公尺、被包裹在山毛櫸和橡木林中的「乙和池」神祕的容貌呈現在眼前。作為深山的天然池與周圍的自然林共生的珍貴的乙和池,是縣的天然紀念物。池裏有日本最大的高層濕原性浮島,生長著美國萬年苔苔蘚,檜葉金發蘚等20多種植物。浮島的中央有心型開口,據說具有飄浮作用,也飄逸著浪漫的氣息。據說這個名稱是因為被池子的主人「大蛇」看中而進到池裡的美麗姑娘「音羽」的傳說而來的。
國中地區 -
其他
幸福地蔵
包含底座高度為17.5公尺,從遠處也能看到的巨大的地藏。1982年發願建立地藏尊像,隔年完工。白色充滿氣度的風采,與十上的深綠色山腳互相映襯。一進入大門就是地藏堂等,安置著各式各樣的地藏。附近有岩屋山石窟。
南佐渡地區 -
其他
佐渡大觀音 昭和殿
安置在佐渡中興一角的佛像群。總數超過220尊。主佛“十一面觀音菩薩(佐渡大觀音)”,是石名清水寺的第24代・山口隆海法師發願,於1970年建立的。使用樹齡2,200年的檜木,獨木雕成的巨大佛像,高2丈8尺(7公尺以上)。被稱為世界第一的木雕佛像。
國中地區 -
史跡・遺跡
無宿人之墓
1853年將死在礦坑內28名無家可歸的礦山排水工的出生地、法號、姓名、年齡等刻在墓碑上,並建於山中。江戶時期起,從幕府直轄地大阪、長崎送來了1800多名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據說是在幕府治安對策中抓獲的住所不固定的人們,由於勞動及其艱苦,他們的壽命都非常短。
相川地區 -
史跡・遺跡
大立竪坑
日本最古老的西式豎坑。1875年由德國工程師等人開始開鑿,於1877年完成。地下電梯垂直式搬運的坑道。橫截面為大約5.7公尺×3.3公尺的長方形,最終深度達到352公尺。曳引機的動力,從初期的馬力演變為蒸汽機、電動機。直到平成元年(1989年)停止作業為止,始終處於開採狀態中。
相川地區 -
神社・佛寺
津神神社
佐渡東海岸大川村落,從江戶時代起就因運輸船的港口而繁榮起來,並有許多運輸船代理商林立。直到今日,津神神社一直被奉為北前船航行安全・買賣興隆的守護神,以及村落的精神支柱。據說以前是建在村落背後,到元祿時期以前被才遷移到現在的位置。穿過紅色津神橋的深處,佇立著祭祀大海的守護神・住吉三神的正殿。
兩津地區 -
神社・佛寺
本行寺
松崎據說是日蓮聖人靠岸的地方。為紀念聖人踏上佐渡的第一步,由皈依了聖人的佛壽坊日量在1279年創建。除了豎立在院內的“日蓮聖人龍燈說法”的石像之外,在距離400公尺左右處有被稱為“Okeyaki”的大櫸樹,據說是日蓮聖人靠岸後為躲避夜裏的露水而待過的地方。
兩津地區 -
神社・佛寺
實相寺
據說被流放到佐渡的日蓮聖人發配到一谷(Ichinosawa)之後,每天早上就站在這個丘陵上念誦妙法(經文)。院內陳設著因思念父母而合掌膜拜旭日的鄉里安房的“思親”銅像,還有“掛袈裟的松樹”“御手清水”等,另外樹齡1000多年的巨大杉樹“三光之杉”(市的天然紀念物)枝繁葉茂。
國中地區 -
史跡・遺跡
梨之木地藏
從真野地區豐田越過小佐渡山脈的縣道65號線(舊赤泊街道)。在梨之木峠的地藏堂安置著祈求保佑小孩病體康復的地藏菩薩。這些都是還願時,獻納的小小“替身地藏”。被稱為小法師的地藏,現在已有數千,數萬尊環繞著佛堂。每年8月24日是地藏祭(節)。前夜會閉關,念誦真言。
國中地區 -
史跡・遺跡
大間港
明治25(1892)年建成的大間港港口採用傳統敲土建築方法(混泥土建築發展前的建築手法)修建而城。是裝運礦石的裝運港,也是卸下煤炭等礦物資材的卸貨港。至今這裡還殘留石積海堤,桁架橋,裝載機橋墩和起重機支撐基座。
相川地區 -
神社・佛寺
日吉神社
深受當地人所喜愛,並被當地人愛稱為“山王先生”的神社。為了被流放的順德上皇帝,在1226年随臣・池清范請来了近江的“日吉大社”,創建而成的神社。有“不看・不說・不聽”的三不猴像等,到處都是木製或石雕的“神使猴子”。每年四月的例行祭典會舉辦三天的大型祭典節日。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稱光寺
寂靜的佇立在宿根木村落深處的古寺,1349年創立,是佐渡最早的時宗寺院。還保留有1717年上樑記牌的大門是宿根木最古老的建築物。從古就被安放著渡海弁財天,被尊為消除水難的守護神,技藝進步的是福神,一直被大家所信奉。馬堀法眼喜孝大畫家捐贈的「渡海弁財天」的畫作,是「佐渡七福神巡禮路線」之一。宿根木出身,繪製了精密世界地圖的幕府末期蘭學家・柴田収蔵的墓也在此。
南佐渡地區 -
神社・佛寺 能舞台
春日神社
能樂師出身的佐渡代官(第一代佐渡奉行)大久保長安,於1605年在相川春日崎建造了春日神社,1619年被移築到現在的位置。於1645年修建了能舞台,在佐渡首度供俸神事能(神社祭祀中供俸的能樂)。現在的舞台是被羽茂瀧平的諏訪神社轉讓過來的,2006年移築。在春日神社建立400周年時,因當地居民熱烈期盼而得以實現。以每年數次的薪能為首,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
相川地區 -
史跡・遺跡
時鐘樓
相川市中的報時,據說是從1709年開始的,由佐渡奉行所内(衙門)的太鼓報時。最初的「時鐘」是1712年佐渡奉行・荻原重秀的命令用佐渡出產的銅鑄造的。1871年左右之後,向村民的報時的任務中斷,直到近年有開始早晚撞鐘報時。牆壁承襲舊裁判所,裏面則為佐渡版畫村美術館。
相川地區 -
傳説
達者海岸
《山椒大夫》是講述安壽和厨子王姐弟兩人與母親分離的悲惨命運的童话。此地是長大的厨子王與雙眼已盲的母親在佐渡重逢之地、彼此為對方的成長健康而感到高興的地方。涌出的水治好了母親的眼睛,因而供奉“洗眼地藏”,也一直被當地的人們精心地守護著。位於觀景勝地尖閣灣一角,形成風平浪静入水口的海岸,是代表佐渡的海水浴場。
相川地區 -
傳説
赤龜岩
能夠從「赤龜・風島渚公園」的海水浴場觀望到鐵石英的巨大岩石。中央部為空洞的奇岩,看上去像是海龜父子互相依偎著對方。「以前水津漁民遇到暴風雨,突然出現了一隻大海龜,船騎在這隻大海龜的背上回到了漁港。海龜變成了岩石,村裡人便稱這塊岩石為赤龜」。在留有這個傳說的奇岩上有供俸著赤龜名神的祠堂。
兩津地區 -
史跡・遺跡
城之山公園
位於面向港口的突出的較小的高丘陵上。將由赤泊城主・本間參河守高賴修建的戰國末期古城的舊址,改為公園,進行開放。“城之山公園觀景台”也是“民間故事的故鄉・赤泊”的展覽館。在各個樓層都放置了描繪民間故事場景的銅像。從5樓觀景台能俯視赤泊港,瞭望越後連山,直到背靠的鬱鬱蔥蔥群山,可360 度全景觀賞。
南佐渡地區 -
神社・佛寺
大蓮寺
1421年以羽茂城主・本間氏的菩提寺為名,所建立的曹宗洞寺院。上杉景勝攻陷羽茂城(縣歷史遺跡)的東門之後,山門躲過了災難被而移築到此處來。從江戶時代起,擔負著佐渡奉行以及官吏們住宿驛站旅館的任務。院內散佈著江戶佛師所製作的“五百羅漢堂”、祭祀秘藏佛像瑪麗亞觀音的“觀音堂”、敬仰福德圓滿的“布袋堂”等。馬堀法眼喜孝畫家也捐贈了“天澤布袋尊”,是“佐渡七福神巡禮路線”之一。大蓮寺也被大家暱稱為椿寺。
南佐渡地區 -
傳説
山居之池
位於真更川地區上流標高340m附近,是弾誓上人來到佐渡時山居6年的明佛寺附近的水池。被鬱鬱蔥蔥的樹木包圍,四周環繞500m,可以沿著遊歩道轉一周。關於這個池子,有池主男龍和美嬌娘「osen」的悲戀物語流傳下來。以這個山居池子為水源的大ZARE川形成的「大zare瀑布」,灌注到府真更川地區的外海中。
兩津地區 -
神社・佛寺 能舞台
草刈神社
通往前殿參拜路上的燈籠,令人印象深刻。江戸中期被稱為「八王子牛頭天王」等地農業之神,被大家信奉。經歷了被稱為「祇園羽茂神社」的時期,1870年用古地名"草刈之鄉"改成了現在的名稱。因6月15日羽茂祭,會供俸薪能及神樂的一種「鬼舞Tsuburosashi」(縣的無形民俗文化財)而知名。能舞台估計是明治時期以前的建築(縣的有形民俗文化財),在茅草屋頂正面歇山頂・背面廡殿頂式的建築融合在田園風光之中,可以感受到雄偉高大的風采。
南佐渡地區 -
傳説
安壽塚(畑野)
在佐渡,《安壽和廚子王》的傳說有兩個版本。畑野是母親與兄弟姐妹重逢之後,在回京都的途中,安壽過世的地方。據說是在埋葬了安壽愛用的梳子等遺物的遺址上修建了這個土塚。自古就以祈求豐收、良緣、治癒眼病的聖地,而被大家所崇敬。到了夏天會舉辦安壽天神祭。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長安寺
據說在831年開基,位於久知河內村落的古寺廟中的收藏庫裏,收藏著木製阿彌陀如來坐像和銅鐘,這兩個都是日本國的重要文化財。木製阿彌陀坐像據說是平安時代後期的作品。銅鐘是在13世紀左右從若狹(福井縣)的海底打撈上來的,後來捐贈給長安寺。是日本僅存的47口朝鮮鐘之一,新澙縣唯一現存的。總高107.5公分、口徑61.2公分。精緻設計的龍頭和蔓草模樣的圖案非常醒目。
兩津地區 -
神社・佛寺
本光寺(泉)
由皈依日興上人的日性上人在1310年開山。建在順德上皇行宮“黑木禦所遺址”附近。順德上皇帝從京都帶來的四尊佛像中的一尊“木尊聖觀音立像”(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是寺廟的寶物,另外還有日蓮上人的得意門生日興上人親筆書寫的“曼荼羅”(市的有形文化財)。
國中地區 -
神社・佛寺
神宮寺
神宮寺所珍藏的銅鐘是日本國的重要文化財。原本是為祈求佐渡守護・北条宣時的武運以及世間的平安,在鎌倉時代末期被奉獻到正光寺(佐渡市羽吉)的。根據刻在鍾上的銘文可以得知它是在1295年被鑄造・奉獻的。1868年由於神佛分離令,羽黑神社被廢寺時,被神宮寺檀家(施主)的人們購買捐贈。優美形態,令人印象深刻。
國中地區 -
史跡・遺跡
英國機著陸記念塔
在剛剛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6年1月,英國軍用運輸機“道格拉斯”迫降在高千村入川(現在的佐渡市入川)。高千的人們接受了那些在五個月前還是敵軍的英國士兵,並與他們一起背石頭到海邊,建造了臨時滑行跑道。40天後“道格拉斯”安全地飛走。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在“高千小中學校”前豎立了石碑。
相川地區 -
能舞台
堀記念 金井能樂堂
位於金井地區的能樂堂,是因世阿弥的流放地而有名。全年進行能樂演出,並舉辦各種活動。室内的舞台,觀客席圍繞舞台三方配置。由6m四方日本扁柏做成的舞台,10m左右的能樂舞台走廊,描繪有老松樹的布景板構成,建造在舊金井町名譽町民・堀治部夫妻的旧住宅遺址上。而為紀念和表彰堀治部夫妻對佐渡故鄉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在此樹立了銅像。
國中地區